灯光点亮乡村夜空,掌声回荡在村委会广场。10月21日晚,王灶河村的这个秋夜,因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文艺巡演而变得格外温暖、热闹。
由海门区司法局、海门区法学会主办,海门区百合法治艺术团倾情奉献的“美好生活·法治相伴”主题巡演,在这里为村民们烹制了一道有笑点、有亮点、有知识点的法治文化大餐。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意犹未尽的瞬间!
“王炸”开场!法治与乡音同频共振
晚上六点半,王灶河村委会早已座无虚席。演出在优美激昂的《海门法治之歌》中准时启幕,舞者们用充满力量的肢体语言,瞬间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。紧随其后的鼓舞《盛世欢歌》,更是以铿锵的鼓点彻底点燃了现场的热情。
“乡亲们,晚上好!”主持人的一声亲切问候,拉近了与所有人的距离。当熟悉的乡音响起——海门山歌表演 《关公河畔唱山歌》登台,立刻引发了全场共鸣。它将海门人敢闯敢拼的精神与法治保障融为一体,赢得了老戏迷们的阵阵喝彩。
爆款频出!笑声与思考中播撒法治种子
“哪有那么多馅饼从天上来哟!”小品《天上不会掉馅饼》一开场,就用诙谐的方言和夸张的表演逗得大家前仰后合。但在笑声背后,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也被剖析得清清楚楚,让观众在娱乐中上了深刻的一课。
“网络诈骗花样多,提防意识要记牢……”音乐快板 《网络诈骗要提防》则以明快的节奏、上口的词句,将防诈要点编成了一段“洗脑神曲”。而小戏《淘米记》在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中,巧妙嵌入了法律常识,让观众在熟悉的乡音里听懂法理。
刚柔并济!文艺盛宴展现普法新格局
除了“接地气”的节目,一场“村晚”级的演出自然也少不了“高大上”的才艺展示。
一段祝福满满的藏舞《吉祥》,为现场带来了别样的民族风情,也寄托了各民族在法治框架下团结和谐的美好愿景。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《少林武当剑》,一招一式尽显浩然正气,象征着法治力量荡涤邪恶、守护安宁。
古典团扇舞《我把故乡比苏杭》优雅动人,通东民歌《除掉野草好长苗》则以形象的比喻,唱响了扫黑除恶、净化社会环境的坚定决心,通俗易懂,发人深省。
高潮互动!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
“我知道!选C!”在互动问答环节,现场气氛达到了白热化。主持人提出的每一个法律小问题,都引发了村民们的抢答热潮。这不仅是对大家观看效果的检验,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法治公开课。踊跃举起的手臂和自信响亮的回答,正是普法效果最直接的体现。
晚会在欢快热闹的舞蹈《好运全都来》中圆满落下帷幕。音乐结束后,许多村民仍意犹未尽,一张张笑脸被定格成这个秋夜最美好的记忆。
此次巡演,用最亲切的乡音乡情作为载体,将法治观念如春雨般“润”进村民心田,真正实现了“法治文艺下乡,普法润物无声”的初衷。法治的星光,已照亮王灶河村的夜晚。而我们,将继续在路上,让法治之花开遍海门的每一个角落。